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吕相公 北宋 · 晁补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一七
左奉议郎、充秘阁校理、守秘书丞武骑尉晁补之谨斋戒择日,再拜献书于仆射门下相公台座:补之不才,幸以诸生馆阁,无他吏事。
窃尝深惟天下之故,以谓王者之措国,欲大而有容,其所以期于天下者,欲缓而不迫。
夫为天下宰,不能大而有容,天下之情杂然并至,欲一一以覈,则堂上之言异于门外,门外之言异于百里,而况天下之至远,能鄙之相形,利害之相倾,日效于前,将无时而安。
不能缓而不迫,揭揭然欲表天下之善而置之,以厌天下之争,高为度而责不及,远为程而要不至,天下之不及不至者众,而善人始危。
又尝窃太息以谓,盖自成汤文武之季,而圣人固已叹其流之不可复,曰:「虞夏之道,寡怨于民。
周之道,不胜其弊」。
又曰:「后世有作者,虞帝弗可及也已矣」。
夫以商周之治,《诗》、《书》载之,后世想望不可得而见者,而圣人蔽之一言曰「不胜其敝」,何哉?
以谓夏道未渎辞,而不求备,不大望于民;
商人未渎礼,而求备于民;
周人彊民未渎神,而爵赏刑罚穷矣。
夫渎与未渎,诚何足以议虞帝之至高?
而不求备,不大望于民,犹足以识夏政之未改;
至于商人则渎辞矣,周人则渎礼矣,求备于民犹可,而彊民则已甚。
孔子喟然致志,盖伤之也。
夫惟其能大而有容,缓而不迫,故如天地之大,寒暑自运,而当生者生,当杀者杀,虽有不得其所,谁能怨之?
若夫望于天下之治也重,而蕲于民之应之者亟,于是乎上之智始不周,而下多遁民。
上察而下缺然且不返,此民所以不堪而怠也。
恭惟仁祖临御四十二年,其间礼乐制度,光明纤悉,岂遽可以议三代之同风?
而壅培长养,功成于久,泽浸四海,天意得而百乐生,民被其施,有三代致治之实者。
战伐屡构于边,亡将覆军,而远戍黩武之叹不起于民;
水旱间作于时,公窘私罄,而流离死亡之怨不闻于下。
士弊于末习,学问浮剽,岂能皆本经术、尚道理?
而文采足以赴用,议论足以忠国
民狃于安乐,风俗奢美,岂能皆守禁令、知廉耻?
而欢欣足以相庆,患难足以相恤。
其根本结于人心,其基甚大而固,而末流堤防小疏,类出于大而有容,缓而不迫者。
圣人有作,其法之所损益,补之不可得而知,而至于挈国之大势,则虽有虞帝,诚不能改已。
再惟圣君贤相相与勤劳天下,九年于兹,天下之大势已定者,诚知出此。
其始恃以立者曰公,公故明,明故当,当故欲摇之者难,故变法易令,出于期月,而未尝怫天下之心。
举贤而民悦,黜不肖而民惧,而天下不得而异议。
下宽大之诏,一切便民,而民知上之爱己甚于父母,可杀而不可离。
循此而守,无改其道,自可以长治
补之愚不肖,独私忧过计,以谓明天子在上,尊德乐道,从谏如不及,而大臣又务以其至公同天下之心,挟奸病国、不容于公议者又皆已远去,而一时进于朝者又皆曰忠且良矣。
宜其小大协恭戮力,驯致四门穆穆之美,追还三代直道之盛。
而士大夫用意过当,趣操介狭,好恶矛楯,毁誉陵杂,同国而处者,言人人殊。
夫所贵乎国多君子者,岂欲其必同?
然古之君子,盖亦曰和而不同焉耳。
其和者,志也;
其不同者,事也。
夫不和而可以为国,实难。
补之岂敢以褊心小智,轻量在事之群才?
然借曰如前所陈者,皆忠且良也邪,则所谓忠者,固无异忠,而所谓良者,固无异良矣。
比肩事主,同意为善,而势骎骎焉若欲相为消长盛衰,此何为者哉?
人何可以毕忠?
则必有不忠者挠其间;
人何可以毕良?
则必有不良者病其内。
彊者以智倡,而弱者以愚附从,天下之公议,遏而不得行。
方今之虑,莫大于此。
《诗》曰:「其维哲人,告之话言,顺德之行。
其维愚人,覆谓我谮,民各有心」。
顺德者,君子之性,而疑者事之睽也,故诗人忧而戒之。
意者,士大夫亦欲合而不可,相疑而不亲,形格势阻,方且盖龃龉之情而胎朋党之患,因以害政。
补之所虑者,犹不在是。
盖以谓君子必自好,务德竞而不务力争。
使夫小不同者,时亦小訾焉,以快其小不平,而君子又务退避而不已,则忠良之势侵,而后脱有大不同者,俛焉抵其巇而入之,则凡今之为同异者,曾何足道?
盍亦譬国于同舟,奚取于胡、越哉?
虽然,事何至于是?
亦可为智者道,难为流俗言者也。
伏惟相公道德之学,经纬之才,光映于近古,天子之所信倚以伏天下之心,士大夫之所仪范而慕从。
其日夜思念,欲为天下开坦涂而亡群疑,薰大和而导百顺者,亦必在此。
固将益振公议、务白善人,以拯救之耶?
然有一于此,孟子曰:「以善服人者,未有能服人者也。
以善养人,然后能服天下」。
夫服天下必以善,而所以用善者不同,以养人则听,以服人则违,为天下安可以善服人哉?
尚敦重,则剽疾者疑;
明达,则深阻者忌;
与辩敏,则浅蹇者忿;
进辞技,则椎拙者忮。
至其他用一事则不便者,必从而非之。
然八者之情,亦何足以相贤愚?
而敦重、明达、辩敏、辞技,又为国者所必须而不废;
则亦安可与夫剽疾、深阻、浅蹇、椎拙者并皂而同驱?
彼其矫己,以为人所为则不可,而谓人之视己,若见其肺肝然,故常以不容而为奸,非夫在上者有以养之,是苟无罪,又不可去也。
虽然,有道。
孟子曰:「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之化者,此以善养人者也」。
为天下,惟无私然后可。
天下固不可以皆贤且能,而忠与良者,又世之所望而难得也。
则如牧羊然,姑视其后者而鞭之可矣,至其所必去,则必其败群者也。
然而扬子曰:「有天下者,审其御而已矣」。
御得其道,则天下狙诈咸作使;
御失其道,则天下狙诈咸作敌。
何世而无狙诈?
先王岂惟不去,尚有以使之,故其敌者失也。
夫然,故措国能大而有容、缓而不迫,是之谓以天下为天下。
天下知朝廷所以待之者公,而责于人者不尽,故人易以进而其志平。
若夫峻赏明罚,岂不足以彰善而沮恶、扶正而抑邪?
而古之语大道之序者,常以谓九变而赏罚可言,赏罚果难恃以独治哉?
天下有大功罪,与士与众同焉而废置之,非难也。
而有所谓难者,前却之志而疑似之行,两可之词而常试之为。
此中人之所以不自立而陷于邪。
欲君子之类众,则若此者皆当教之,不改而后诛。
又有尝己自暴,不可复还者,设欲怀之,其道无由。
然且革面以蒙利,而内有不服之心焉者,虽小而必察,故君子尤难之。
然至其所必去,则必其败群者,不害为大而有容,缓而不迫也。
补之不敢广引以乱视听。
《书》曰:「尔无忿疾于顽,无求备于一,夫必有忍,其乃有济」。
先王之立政,其宽如此。
至于进厥良以率其不良,亦曰从厥攸好而已矣,岂彊之哉?
曹参为相,用吏必择谨厚长者,而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之。
人有细过,专掩匿盖覆,而子窋之谏以无所请事者,弗听也。
参之意亦深矣。
方时出于百战之后,武夫悍士功名之气嚣然而未已。
务揉驯其粗武崛彊之心,而辑安其休息无为之业,不得不尔。
至于诸葛孔明患蜀土人士专权自恣,君臣之道寖以陵替,盖先峻以法绳下,乃稍收其民望而用之。
以谓宠之以位,位极则贱,顺之以恩,恩竭则慢,所以致弊,实此之由,故绳且限之。
虽要为之治体,不苟出于此,然非乘蜀之弊,不如是之亟。
使当文、景时,不知与曹参意能异否也?
伏惟相公敦大知微,至于赏罚,亦何足为执事者道?
而要曰:主尔忘身,国尔忘家,先务有以大服天下之心,益收贤俊之助,而后均调其参差不齐之际,以弥缝其侵蠹之隙,而后天下之贵名盛业,可得而长守。
国是一定,施于亡穷。
过此,则百官有司之所当务其大者,禦边治河,澄官冗而节财用,消水旱而惠困穷,虽相公勤劳,不以一日置是而不念。
补之以谓,凡此,天下必有能为相公以身辩之者,而相公之所宜虑,独天下之大势哉。
今天下之大势若巨川,然堤防千里,深厚而完固,亦足恃矣,盍胡尝视其曲,无蚁垤浸淫者焉而已!
补之获见相公门下将十年,侍坐听言,相公固有采拾教载之惠,而又职事在文字,辱通籍殿陛下,五日一叙立,以望天子之光明。
窃不度量,不敢自比于在阙门之外,而轻犯出位之诮,不知其当言与否?
而进之犹以谓语之至者,不敢载之于书,而浅者又不足听,故粗道其意之所先者以代匮。
伏惟相公垂惠裁择,幸甚。
狂瞽干冒钧重,死罪死罪!
不宣。
补之惶恐再拜(《鸡肋集》卷五一。)
毕:济本作「异」,下同。
丁卯春三月经河间有感 明末清初 · 倪元璐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出处:倪文贞诗集卷上
不觉泣沾衣,徘徊百事非。
滹河沈麦饭,献邸播珠玑。
赤子终当弄,妇人恐不归。
民情与士气,智者必知微
南沙宿知微房奉忆 明 · 邵宝
七言律诗 押灰韵
信宿山中未得陪,老僧独为供茶杯。
一时欠事庭无月,五里馀情野有
文会又从今日起,书评还待后人来。
卧云字在南岩石,好谓知微莫遣苔。
知微斋席 明 · 邵宝
七言律诗 押齐韵
步自城西又向西,风吹草径已无泥。
群分鸥鹭田田水,丛露菰蒲处处堤。
何物老僧犹走乞,几家饥孺不号啼。
山斋寂寞南沙夜,壶酒应须我一提。
知微病口占问之 明 · 邵宝
五言绝句 押灰韵
秋雨山僧病,经旬我不来。
夜来来老圃,报我桂花开。
除夕知微馈泉先是有怀因附之 明 · 邵宝
七言绝句 押灰韵
两罂泉水一童来,向日茅堂午正开。
谩谓清风无可报,雪中诗为寄僧裁。
许德占墓志铭政和五年 宋 · 杨时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九六、《杨龟山先生集》卷三一 创作地点:江苏省苏州市
政和五年春二月戊辰居士许君卒。
三月癸酉,葬于晋陵万安西乡之原,与其先夫人同域。
是时予方归省松楸,其子知微不远数千里以书来请铭。
十一月,予至自延平知微复踵门而告曰:「先君潜德隐行,足以贻范后昆。
诸孤奉承,罔敢失坠。
惟是幽堂之铭,所以撰德纪善,发扬幽光,而无词以刻,大惧泯没无称,以为亲羞,重诸孤之罪,敢以是请」。
予来居毗陵久,窃谓君一乡必有一乡之善士,访求之,得君之行治为详,又与其子知微游,其何可辞?
君讳𪻑,字德占
生而有至性纯行,未十岁丧其怙恃,哀毁如成人。
家素丰美,而君独澹然,不以一毫置其胸中,其所取仅足而已,不为多寡计也。
约于自奉,而急人之急,不翅如在己者。
虽里巷疏逖之人,昏丧之不能具,疾病之无医,必悉力周之,至倒廪倾囷不吝也。
娶李氏,有贤行,作配无违德,先二十三年卒。
生子四人:长曰知微处州缙云县丞
次曰知彰,太学内舍生
曰知柔,早夭;
季曰知刚处州贡士
三女:长适进士敦复,次适承奉郎应天府宋城县丞晏躬行,次蚤卒。
孙男三人:曰秝,曰𥟱,曰栎;
女三人皆幼。
平居励诸子以学,曰:「士知为己而已,须以发策决科以誇耀流俗,非吾志也」。
初丧其夫人,年尚壮,即屏居于外,不复以世累撄拂其心,日味佛老之书以自颐。
萧然一室,虽家人有经日不见其面者。
非静定,讵能尔乎?
缙云得疾,其子沿檄奉君以归。
已而疾少瘳,忽一夜向晨,顾谓侍子曰:「今何时」?
曰「鸡鸣矣」。
遂命扶起,正其四体,反席而没,享年五十有八。
君为人貌温而气和,喜怒未尝形于色。
清慎寡欲,恂恂惟谨。
辑睦中外,必尽诚意,故其存也无间言,其没也吊哭尽哀焉。
惟许氏之先曰坚者,有卓行,浮沉庐阜、九华之间,初不知其何许人也。
至君之高祖正显,始自江宁徙居常州之晋陵,故今为晋陵人
结庐东山之阿,与孙氏比居友善。
未几夫妇俱亡,而君之曾大父怀素尚幼,孙氏收鞠之。
其后族人自江宁来访坚之后者,携而往,孙氏匿不以告。
比其长,以其子妻之,且告之曰:「高人之后宜蕃衍,必有大其门者」。
并其资付之而去,卒莫知所之。
孙氏亡其名,殆坚之徒欤。
怀素延福,延福生亿,君其季子也。
唐亡,更五季之乱,衣冠旧族流离散徙,虽名卿大夫有不知其所从出者,况坚之与世相忘乎?
自坚至正显,谱系中绝,其世次莫可考也。
然邦人至今以君之居为许坚家云。
铭曰:
有卓行,其存不亡。
展矣斯人,于有光。
无坠前修,必大其门。
德人之言,以诏后昆。
太常博士张君墓志铭熙宁十年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四七
太常博士张君,讳大有字损之
先世占数华阴,自其曾祖讳图避五代之乱于湖湘,因家潭州,遂为长沙人
祖某三世仕宦,皆不过县令、州
至君以天圣五年进士乙科,一命为随州节度推官翰林胥公偃荐监寿春茶场,由明州推官著作佐郎、知河南渑池县
再迁太常博士
河东都转运使施公昌言奏辟签书晋州判官公事,徙知忠州
过都,贻书抵宰相陈恭公,以为大臣当如古人推毂天下士,徒以绝谢宾客取公名非是。
以此迕时,而有司适言君在河东入籴不如法,坐削一官,监庐州酒。
未几,会恩还故秩,最后签书应天府判官公事。
是时,予同在幕中,接尊俎,论古今,从容谈笑,间以唱酬,歌呼纵放,纤介无所隐,故尤相亲厚。
尝爱其为人疏爽豪健,有志于功名,文章议论足以自表。
一时所至,上官赖其能,委之以事,辄为平处其中,无所私挠。
明州广德湖灌溉之利,由古然矣。
先时患民侵冒壖地,太守李夷庚筑大堤以限之。
岁久堤坏而冒耕者众,侵夺滋益繁。
转运使移君往案视,得故迹而复之,于是人均其利而诉谍自息。
其在渑池,建学校以延诸生
治县得二古镬,冶之以补其邑之刀矛机械,于是戎器为之一新。
已而郭邈山盗起,啸聚陕、洛间,骚掠近邑,独不入渑境,知有备故也。
留守范公雍喜其所为,召见与语,留数月不遣。
时久不雨,邑之父老诣府诉灾,因请还,君既归而雨作,民益欢然。
有龙骑卒自边戍还,过县以事逗留不去,民不知所为,颇相惊扰。
君密画计白府请捕治之,卒伏辜,而一道帖然。
君虽为小官,每于朝廷政令大体,意有所得,慨然忘其躬之卑远而敢言也。
故诸公贵人多所慰荐,幕府交辟焉。
初,河东行铁钱,君再疏极陈利害,大略以官炉有数而私泻无艺,恐终为民患。
自以言轻不足动朝廷,又为歌诗四百言上之,觊托民谣可以开悟于上。
其后果以不便罢。
尝奏书仁宗,请择宗室之贤者建为皇嗣,以系天下之望。
御史中丞王安简公得其稿而奇之,欲以为里行,而君卒矣。
时皇祐四年八月某甲子也。
君既登朝,赠其父国子博士,娶同郡冯氏,号仁和县君
继卞氏,永安县
一男子曰聃,举进士,尝试于春官
三女子:适考功郎中郑民宪进士周郁、曹知微
君卒后二十六年,聃以长兴宰陈之才状属于予曰:「先人之仕于时,官不过博士,而寿止五十四,曾不得少究其才志。
今将以某年月日举君夫人之丧合葬于某山,且念知先人之深无如公者,幸一言以铭之」。
遂为铭曰:
少而学兮将有为,壮而仕兮逢所知。
才信美兮生孔时,命不究兮进则违。
厉风力兮排云霓,贾其良兮售不疑。
抗直论兮通天墀,忽焉逝兮吁可悲(《苏魏公文集》卷五七。)
之仕于时:原无,据库本补。
再用前韵寄蔡天启1082年 北宋 · 王安石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
蔡侯东方来,取友无所挟。
翛翛一囊衣,偶以一书笈。
定林朝自炊,有匕或无筴。
时时羹藜藿,镬大苦难燮。
骄顽遂敢侮,有甚观骈胁。
澹然山谷中,变色未尝辄。
始见类欺魄,寒暄粗酬接。
从容与之语,烂漫无不涉。
奇经可治疾,秘祝可解魇。
巫医之所知,瞽史之所业。
载车必百两,独以方寸摄。
微言归易悟,疾若髭赴镊。
天机信卓越,学等何足躐。
纵谈及既往,每与唐许协。
扬雄尚汉儒,韩愈真秦侠。
好大人谓狂,知微乃如谍。
惟初(原作知,据张本改)造文字,人惑鬼愁慑。
秦愚既(张本作初)改罪,新眊仍易叠。
六书遂失指,隶草矜敏捷。
谁珍(原作檀,据张本改)山刻,共赏兰亭帖
东京祭酒,收拾偶予惬。
少尝妄思索,老懒因退怯。
侯方习篆籀,寸管静尝擪。
深原道德意,助我耕且猎。
昔功恐唐捐异味得馌
京口(张本作师)媚学子,追师尝劫劫。
陆赢淮汴粮,水僦湖海艓。
远求而近遗,如目不见睫
伪凤易悦楚,真龙反惊
闻予(张本作子)再三叹,往往心不厌。
或自逸而走,或呿而不嗋。
或嗤元郎漫,或訾白翁嗫。
铄金徒欲消,韫玉岂愁浥。
贤愚有定分,咄汝无喋喋。
跨鞍随我游,曳屣联我跕。
照泉挹清泚,跂石缘嵬嶪
东陂数鯈鱼,西崦追蛱蝶。
翳林窥抟黍,藉草听批颊
黄寻远莲须,红阅邻杏靥
荏苒光景流,杨园忽无叶。
扶痾归未久,吾见喜宁帖。
褰裳告我去,禄仕当随牒。
萧晨秣款段,归骑得追蹑。
谓言循东路,复出西城堞。
行矣忍羁旅,无鱼勿弹铗。
天闲久索骥,骏足方腾蹀
长驱勿骄矜,小踠亦勿惵。
鹏飞九万里,勿借风一箑。
溟波浩难穷,勉自养鳞鬣。
爵禄实天械,功名为接槢。
宁能复与我,摇漾秦淮楫。
附书勿辞频,隔岁期满箧。
诗杂说十四首 北宋 · 张耒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六二
卫武公厉王之时而自警曰:「慎尔出话,敬尔威仪,无不柔嘉」。
夫柔其言,言逊也。
盖邦无道矣,惟危行言逊可以免于祸故也。
《桑柔》曰:「告尔忧恤,诲尔序爵」。
夫爵未尝无序也,序之者,使贤者尊,不肖者卑而已。
《召旻》曰:「彼疏斯稗」。
不能序爵故也。
《卷阿》之诗曰:「尔土宇昄章」。
夫治天下者,虽无事于恢大,幸而治得于内,则土宇广于外,盖人归者众,则各以其地附之矣。
周公之时,斥大九州之界,建侯之数过于商之末世,而考之传记,无周公斥大之事,所谓治得于内则人附之者众,非周公侵伐攻取而得之也。
夫土地削,非政之病,然政乱于内,则人相与携持而去,人去之,则地随以削。
芮伯所以「忧心殷殷,念我土宇」,而凡伯之刺幽王以「日蹙国百里」,而上陈先王之盛时,曰「日辟国百里」也。
盖「土宇昄章」与夫「蹙国百里」者,所以观治乱之迹也。
姜嫄生后稷而谓之「生民」者,盖后稷教民食,食者民待之以生故也。
故《思文》祀后稷之诗曰:「立我烝民,莫匪尔极」。
盖免于死之谓生,免于仆之谓立,食而后免于死亡颠仆之患,则后稷之于民,实生之者也。
治人之道尚明,故施政之堂曰明堂;
事神之道尚洁,故文王之庙曰清庙;
禦侮之道尚肃,故宫室之墙曰萧墙。
明不蔽也,清不污也,萧不乱也。
老子曰:「自后者,人先之」。
成王「率时农夫,播厥百谷」,而曰「骏发尔私」,使之先私而后公故也。
治田者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先公而后私故也。
夫惟成王自后,是以民先之。
「有客宿宿」。
一宿为宿,宿宿者,凡一宿者再也。
「有客信信」。
再宿为信,信信者,凡再宿者再也。
夫如是,而犹欲「絷其马」,既行矣,又「薄言追之」,则微子所以为在此无斁,而周之臣子为好善而不厌也。
「执竞武王,无竞维烈」。
此方言武王之事而不及其成,故曰「执竞」而已。
武奏《大武》而后曰:「于皇武王,无竞维烈」。
武王之事既成,而见于乐则大矣美哉,「执竞」不足以言之也,故曰「于皇武王」也。
皇之为用者,道其事则美也,故于《大武》言之,盖武尽美矣。
成王之时,天下已治矣,乃曰「将予就之,继犹泮涣」。
然则承文、武之绪,而天下犹有泮离涣散之患者,何耶?
盖文、武之德大矣,泮然而离,无有不至,涣然而散,无有不及,洋溢滂肆,至于成王,将继而图,则所谓我其收之也。
「示我显德行」者,夫德行固道之显者也,而成王尚欲使示之以显德行者,盖学之始,其道当然也。
以其德行之幽者未足以知之,故曰「示我显德行」。
非独成王为然。
伊尹之告太甲,言「明言烈祖之成德」,夫以言为未足而明言之,未足以言祖之道而言祖之烈,未足以言德之妙而言德之成,则亦以太甲始进于学之故也。
成王周公之事,将毖后患,使后之知人不复如前日之惑,而首之以求助,何也?
盖昔之不知周公之圣出于无助故也。
何以知其然耶?
成王在廷之臣,圣莫如周公,而贤莫如召公
周公之为师,召公固不悦之矣。
召公且不悦,则在廷之臣岂复有能辨而言之者也。
成王所以惩前日之事,出于左右无有助之者,则其惩后患而首之以求助,不亦宜乎?
《破斧》刺朝廷之不知,盖举朝廷而刺之,举朝廷之不知,则孰为成王之助哉?
「闵予小子,遭家不造」。
方是时,成王初即政,溢者未收,泮涣者未图,则法度未立而功未成,故曰「不造」。
告成《大武》,则成王既除丧而即政,其武功足以嗣其先君,故曰「蹻蹻王之造」。
成王宠受武王武功,而武功则蹻蹻然征伐四方以成祖考之业,而王业于是成矣。
盖治至于可以用师者,治之成。
故善人为邦,至于可以即戎,而后为功也。
周公之戒成王以立政,卒之以诘尔戎兵,以陟禹之迹,岂非诘戎兵者政之终欤?
成王之征伐,其见于书者,伐奄、伐蒲之类是也。
「思马斯臧」,良马也,故曰「臧」。
「思马斯才」,戎马也,故曰「才」。
臧者言其德,才者言其用,陈于礼者尚德,用于战者尚才故也。
「思马斯作」,作者,用马也,故曰「作」。
用者,习战,习其动作之节而已矣。
「思马斯徂」,驽马也,故曰「徂」,言姑足以行而已矣。
驽马,马之下者也,故其类亦下,故曰「有驔有鱼」。
豪骭曰「驔」,二目白曰「鱼」。
驔则无取于良,二目白者,目病也。
是谓四种之马。
天下之乱起于无礼,无礼起于衣食不足,衣食不足起于经界不正,井田不均,沟洫不修,田事不勤。
先王深知礼义之本原起于稼穑之际,故其于省耕劝农之事,常首先天下之政。
成王之莅政也,召康公戒之,其急必以民事,而《公刘》之诗所述,其先不过「乃埸乃疆,乃积乃仓」而已。
其后周遭变而述先公风化之所由,而为《七月》之诗,其急不过授衣以备寒,举趾以历田,备事之细,至于采薪、剥枣、朱裳、索绹之烦,其候时之谨,至于秀葽、鸣蜩、斯螽、蟋蟀之细,则夫先王所以推本而要以成天下之务,虽至烦而不厌者,诚风化礼义之本莫不出于此故也。
予尝考《信南山》、《大田》,《楚茨》之诗,刺幽王之失政,推本其故,以为田莱多荒。
其陈先王之盛时,上勤于恤农,下力于治田之际,自「我与与,我稷翼翼。
我仓既盈,我庾维亿」,而中陈祭祀宾客之仪,俎豆礼乐之备,至于「永锡尔极,时万时亿」,又曰「神嗜饮食,使君寿考」。
《信南山》之所陈,始于禹之甸南山,曾孙之田原隰,庐立于中田,瓜植于疆埸,次之以清酒、骍牡以「享于祖考」,而终于「报以介福,万寿无疆」。
《大田》、《甫田》之所述,其初自于曾孙之能劝其民,而农夫之能听其上,不怒以交其欢,馌之以致其厚,而终也「报以介福,万寿无疆」,又曰「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夫受莫大之福,而其君有安宁祖考之乐,此天下之至美极治之际也。
而其来出于仓庾之盈,原隰之治,田庐之修,劝相之时,而后乃及于礼乐祭祀之事。
盖衣食不足于下,则礼乐不备于上,礼乐废,则乱随之而作。
夫惟田事备而衣食丰,衣食丰而礼乐备,礼乐备而和乐兴,和乐兴而人君有福禄寿考之盛。
此诗人深探其本,要其终,审乎治乱之要,而后其言之序如此也。
而诸侯助成王祭,其归而遣之也,其戒之以「王釐尔成,来咨来茹」,遂及于暮春新畲之事,来麰康年之祥,钱镈铚艾之细。
盖治其国者,其要莫急于此,则王之戒略于庶事,详于农事者,由此故也。
虽然,岂独成王为然哉?
盖自先王以来,未有不如此者。
高宗之戒诸侯也,曰:「天命多辟,设都于禹之绩。
岁事来辟,勿予祸适。
稼穑匪解」。
夫建天下之诸侯,饬来辟之岁事,而止于稼穑之勿懈,岂非事之所当先者欤?
夫惟王之所以戒诸侯者,莫不首于农。
而五载而巡四岳,其较诸侯之善恶,以观其国之治乱,而制吾之赏罚也。
庆始于土地辟,田野治,而养老尊贤,俊杰在位未与焉。
其罚之也,始于土地荒芜,而遗老失贤,亦未与焉。
夫惟戒诸侯之事,莫急于新畬之勤,制诸侯之赏罚,莫先于田野土地之政,则夫先王之意概可见矣。
鲁侯之颂也,始于《駉》,而《駉》之美,首于务农重谷,次之以《有駜》之美,卒章曰:「自今以始,岁其有」。
则夫成王、高宗汲汲于此,不亦宜乎!
夫始之于农教之勤,而终于有年之庆者,诚以诸侯奉上之先务在是故也。
由是观之,则周之戒诸侯未尝不然,非独《臣工》如此也。
或问《王风》之诗凡十篇,而闵周之诗四焉。
方是时,平王东迁,丰、镐为墟,文武之旧已扫地矣,此《黍离》所以闵也。
兵败祸结,国势危蹙,此《兔爰》之所以闵也。
风俗衰薄,室家不相保,此《中谷有蓷》所以闵也。
国家有是三者,闵之宜矣。
《君子阳阳》之序曰:「君子遭乱,相招为禄仕全身远害而已」。
盖君子犹未去也,辞尊居卑,辞富居贫,甘为劳辱而不耻耳。
未至于大乱,何遽闵之哉?
答曰:序此诗者,其知道乎?
国家之患,莫大于有君子而不能知,小人在位而贤人在下也。
其小人不为尽心,未害也。
至于君子不为尽心,苟求免于饥寒,熟视其祸而不肯救者,国必亡。
故曰:「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彼皆耻之而甘贫贱,谁与图其国乎?
不亡何待?
知微君子所以嗟伤而闵之也。
彼《黍离》、《兔爰》、《中谷有蓷》之乱,使有君子,其至是乎(《柯山集》卷三九。又见《苏门六君子文粹》卷一五。)
诗杂说十四首:草斋本、吕本、丛刊本及《文粹》并作《诗杂说十三首》,而以第十四首别为一篇,题作《答闵周》。
右骐骥使知微左骁卫将军致仕制 北宋 · 郑獬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六三、《郧溪集》卷五
汝以谨信,出入禁闼,银铛左貂,簉于诸使,亦已寖显矣。
而年力未衰,乃以亲老为辞,致其君事而去,朕甚嘉之。
其以卫将军之秩俾休于家,庸示朕之优于近臣也。
可。
重刻淳化阁帖颁赐群臣联句乾隆癸巳 清 · 弘历
七言排律 押词韵第六部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九
游艺托宣毫分阴惜万几之暇徵吟拈响拓尺素寻八法之原溯宝翰于双钩名迹三希早锲贻贞珉于什袭汇藏墨妙兼珍顾推阁帖所旁罗繄自宋时为大备翻毕家之初印本来面目犹存摘王氏之类编是处瑕瑜不掩爰简儒林而覈订更勤清览以评量惩僣名益谨尊王先斥主臣失次考国乘还参族谱并釐人代乖方伊萧梁刘宋之多讹讵堪论世矧琅琊太原之莫晰何谓知贤或单行或并行释文例显为总识为分识證误条详虽脱简亦仿经笺即阙名仍沿史断视尧章之折衷绛帖将毋挦扯西昆嗤方庆之刻画通天不啻衣冠优孟乃喜新硎之既发惟期旧拓之常完于焉阯就东园轩开北上环转廊腰六六非规碑洞于秦关罫区石额三三恍展阵图于逸少记核赵宗之实车鉴难淆题因淳化之称榜颜偶寓装潢成卷册藏之名山者孰与传之其人赉予溥臣邻文以纪事者尤宜声以足志丰玉赓歌逢已盛巡周而锦已成襄骈珠属句协寅生数具则垣皆应宿迎祈谷后红浮贴胜绽唐花风验试灯前碧入敷茵滋郑草至如王侍中帝书臣书之善对颇嫌语涉俳谐曷若柳谏议心正笔正之良箴深许意抒忠爱彼结体簪花纵逊奚须罚墨汁一升兹胪篇扣钵诚工庶合消茶香七碗云尔
古今法帖多难数,萃古近今淳化真。
初拓士安本尤善(御制),内藏苏颂鉴曾珍(帖本初苏颂家后有跋识)
升元漫溯芒探宿,秘阁宁希派导岷。
易水烟磨觇色澹(臣刘统勋,澄心纸擘备材甄。
奇搜怀瓘区三估,拜胜兰亭序列宾。
至矣成编存拱璧(臣刘纶,陋哉翻刻诩传薪。
墨林数典兹为冠,宝笈函辉信有神。
夹雪光生犹涌现(臣官保,双钩格老讵缁磷。
从头叙识经承泽,触手标题缀孟津(此帖孙承泽曾藏王铎审定)
名压上中下诸品(臣于敏中,年贻七百八馀旬(按毕士安自记帖赐于宋淳化四年癸巳越今乾隆癸巳计七百八十一年)
因文见道心斯企,溯委穷源论欲纯。
排类儒林付(御制)博学,持衡册府周询
事徵伯厚许能核,识舛知微缪始因。
考證卑之且无甚(臣托庸,参差拟不合于伦。
摹形鄙彼冠同孟,物色嗤渠尺量歅。
川溯先河邀睿赏(臣程景伊,版开生面荣纶。
爰依纪载胪时代,特揭经常定主臣。
十卷分签虽旧贯(帖分十卷虽仍王著之旧而前后多所更定讷臣素尔),百家备迹恰同畛(所刻诸家名迹凡九十九人)
竞知青出蓝誇最,肯使珠淆目共湮。
执厥中诚超汝绛(臣王际华,揣其本乃斥黄秦黄伯思秦观虽有专书纠谬未为醇备)
尊王不异春秋旨,论世宛看甲乙陈。
例视杜诗堪号史(御制),义严笔凛书绅。
鲁司寇爵尊从节孔子不书官爵以示尊师,唐二宗编辨息龈王著所编唐太宗宗书多有淆舛)
马谶同曹存魏籍(旧称司马懿晋文宣王今改摽魏官臣福隆安,蝌文首禹释齐(列大禹书为历代帝王之冠斋春云云则依古篆体释之也)
田畴耕耨斯宜辟(旧以田畴耕耨云云为李斯书考之实唐李阳冰所书河东裴公纪德碣),斧芾戈矛颉共循仓颉书戈矛斧芾等字亦依古篆校释)
序仿沙门从集腋汉章帝不应书周兴嗣文或亦如怀仁之集圣教序臣蔡新,表删戎路杜摇唇(别本有钟繇戎路表一帖笔法不类词义亦不足取)
太原为别新亭王坦之系出太原旧误与羲之诸子同列),大草难蒙署牒人张芝不应有狂草令辨为张旭书)
辨体兼移列女序(列女如蔡琰卫铄皆移各朝之末臣裘曰修,阙疑姑任逸名泯(旧或作古法帖或作何氏书并有误列献之帖者今悉改为无名氏)
衣冠纪望沿程邈(旧于诸人爵里不备书且有讹舛者今自程邈以下患为增改)衮钺微言证起莘王敦桓温身为戎首则退列晋臣之殿刘穆之生怀贰心死受新爵则列其原官以愧之王昙首沈约一人而事两朝则从其所终之代并依纲日体例)
册副经籯昭万世(臣观保,笔咨匠石挽千钧。
鸠工己丑仲春始,蒇役壬辰月新。
曲折颇欣神毕肖(御制),瘦肥却妙腕俱驯。
调朱施墨钩摹巧,数画寻行琢削频。
程技入教旁殿集(臣倪承宽,督勤顺俾侍臣亲(命选本镌御书处刻工于廷翰懋勤殿直庐比对原石并命内林就近校阅)
丁丁声应铜壶漏,一一光骈碧水蠙。
捶近螭头喧日午(臣金甡,拓传蝉翼曳秋旻金内府帖多用乌拓独此仿蝉翼拓俾存古意)
硬黄甫试良滑,飞白旋如逸翰振。
篇递布行阡间陌(臣庆桂,楷施旁注介兼僎。
比公彦疏三千礼,异郑元分七月豳。
八体端倪识根祗(臣周煌,六书派别析濆洵(濄为洵汝为濆皆水溢出别为小水之名见尔雅注
开宗谕意大端举,逐册识言精鉴申。
要欲订讹归以正(御制),讵同干禄诲之谆。
鸿文奥启三苍括,龙管香浮群玉彬。
志事由今词焕烂(诗有御制重摹淳化阁帖成志事由今视昔徒佳话句臣奉宽,弁题蕴古色㻞璘(册首蕴古御题寓名四字)
苞图先后丹毫洒(第一卷前后皆有册后御书馀九卷惟在)篆方圆紫玺填(每卷前后皆押以乾隆鉴赏淳化轩图书珍秘宝)
禁直芜词容附缀(简末附列臣内直诸臣跋语萨载,林栖健笔快同伸辛卯冬致仕尚书钱陈群以庆祝后慈寿来京亦命跋识于)
订知白石平非妥姜夔有绛帖平卷后释文订异兼采用之),注觉红莲译未醇刘次庄刻戏鱼堂帖凡草字不可读者以小楷译之为释文所自昉然其译字亦未能精审)
钳口无虞披猎碣(臣庄在与),迎眸那复混燕珉。
山蹊豁比荆榛剪,车轨平如道路遵。
宝晋大观难与匹(臣谢墉,三希墨妙合为邻(三希堂帖嵌于阅古楼墨妙轩帖嵌于万寿山惠山园中皆内府所刻帖也)
轩营文梓敦惟朴,廊贮贞珉数恰匀(帖既镌竟适长春园中新搆文轩落成左右廊各十二楹分嵌六石因以淳化名轩)
名寓实非慕宋帝(轩虽因帖得名实寓化淳之意若宋太宗惭德颇多其纪年固无足取也)。(御制),风从欲共验尧民。
庋留元印仍环座(新刻淳化阁帖墨拓与毕士安原本并装潢同弆轩中),砌叠新硎恍映桭。
煜爚乍窥星隐壁(臣汪廷玙,骈阗恰讶石围囷。
六爻排比占舆象,两厦纵横次瓦鳞。
底事楹雕兼柱绣(臣毛辉祖,全看画铁并钩银。
纷纭传刻徒规鹄,想像临池正试㕙。
颗颗宛擎珠琲络(臣汪永锡,行行却笑锭槴纫。
云霞凝处萦蒸蔚,琼玖镌来护炳麟。
爱可长存坚寿(臣胡高望御制),多应益善美增筠(帖成共拓四百部以广流传)
宁惟两府蒙荣独(宋帖初拓惟两府以上始得与赐今自皇子孙亲王以下文职二品以上及内廷翰林外省督抚衍圣公并为颁赐其加赐者又三十八人),索与群臣嘉会均。
更畀流传逮名胜(直𨽻山东江浙行宫及名胜之地俱令贮一部又在京翰詹国子监教习庶常馆并各省书院亦俱分赐),广教模楷效妍颦。
盘堆卷册双单判,缄赐官寮中外臻。
秩品遍抡卿贰上(臣董诘),连疆率准海瀛滨。
离宫并贮光常葆,福地分藏气不沦。
槐市巾箱充列舍(臣李汪度,玉堂藻采彻重闉。
才窥龙爪斯称幸,矧袭骊珠足傲贫。
岁月识惟长日至(臣王懿修,子孙保用永年巡。
恩符癸巳添佳话,赓继耕蚕洽令辰(上年新正以耕织图联句)
嘉遇开韶荣叠遇是日立春丙子丁亥皆以立春日联句臣汤先甲体仁抚序鬯敷仁。
拈毫举目欣积雪,联席同心励夙寅。
法上得中志虽亹(见记中),化民心亦在还淳(御制)
中庸解义 南宋 · 陈渊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三、《默堂集》卷二二
天命之谓性,言性莫非天也;
率性之谓道,言道莫非性也;
修道之谓教,言教莫非道也。
离而为三,则曰性,曰道,曰教;
合而为一,则亦天而已。
以率性为道,道之在人者也。
以修道为教,因其在人者,还以治之也。
循天下固然之理,莫之舍焉,又勿助也,夫是之为「率」。
立之以中,过不及者,有以裁之,夫是之谓「修」。
率性所以成己也,修道所以成物也。
成己,仁也;
成物,知也;
性之,德也。
故学《中庸》者,其要在于知性,知性则知天矣。
率性而修道,所以事天也。
终至于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参,此其本与?
知远之近,必正其本;
知风之自,必谨其始;
知微之显,必慎其小。
夫如是故可与入德,德者,得其在我者而已。
读拾叶集有感 当代 · 陈永正
五言律诗 押虞韵
横天玄鹤唳,仰首立斯须。
劫尽馀乡愿,吟成得侠儒。
闻风千里悦,开阁一灯孤。
吾道知微极,传心但守愚
注:赵维江教授以其诗集稿本见寄爰诵一过忽忆吾粤陈湛铨先生语今日横流中要弘吾道都须霸儒盖遏恶戡奸非醇儒所能胜也江先生温文狂侠兼而有之殆今之侠儒乎
韩相公文侍中 北宋 · 刘攽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一、《彭城集》卷三一
比者叨膺诏策,登冠鼎司,愧非柱石之资,猥预股肱之选。
逊避无所,黾勉效官。
国家嗣五圣之丕图,接千岁之绝统,礼乐制作而大备,宪度著明而日新。
夫惟承弼之求,梦卜为重。
未有轻栋梁于构厦,简舟楫于济川,岂其寡材,可使非据?
如某者学惭适道,智谢兴几,骤承乏于寘行,每愿忠于就列。
已试之效,曾未睹于毫分;
求旧之仁,仍拔出于千万。
震跼殊宠,泚汗厚颜,默焉退思,抑其有自。
恭以某官义敦举类,明极知微
钧冶之工,既裁成于庶品;
吹嘘之赐,早借誉于当年。
以是蕞躯,荐蒙休命。
方仰遵于讲画,遽流示于诲言。
过形溢美之辞,深喻逢辰之幸。
佩铭于素,启处弗忘。
庚午岁七月自城中归吉文故乡南岭谷平庐陵印山凡故旧多招饮者饮后辄援笔赋诗五七言律外得歌行九篇聊书以遣怀云尔 其九 中秋阻雨留山中陈氏庄邀饮 元 · 刘诜
 出处:桂隐诗集卷二
去年中秋客洪州桂花庄头山寺幽。
少年龌龊事记问,有酒有月无倡酬。
我独不眠多往憾,坐数古人俱不见。
徐生亭秃如帚,孙氏江流净横练。
长河北斗压高城,角声吹断塞雁鸣。
此时少年亦酣睡,满城无人看月明。
今年中秋住山坞,山木早寒作风雨。
烹羊酾酒亦可乐,但惜无月无佳句。
忆昔去非当雨夜,憾乏知微上天柱。
便令天柱可一游,老翁畏寒何可留。
吕献可画赞 宋 · 晁说之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一七、《嵩山文集》卷一八、《宋元学案补遗》卷八
君子曷贵,贵其知微
四海乂安,公曰优为。
天下无事,庸人挠之。
虽古人语,由公信斯。
后十百世,公言莫违。
公像朝夕,以慰我思。
中庸传1115年7月22日 宋 · 晁说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一一 创作地点:陕西省延安市富县
○○●「天命之谓性」者何?
性者中之所寓也,莫知其所自而推言也。
「率性之道者」何?
性得所率则为君子,不得其所率则为小人。
曰诚、曰明、曰孝、曰忠、曰恕、曰和,皆率性之具也。
是六者,皆中之所以为中者也。
「修道之谓教者」何?
圣人所以经纶天下之大经也,君子所以择乎中庸也,小人所以反乎中庸者也。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者何?
出乎性而教之所本也,君子以是诚之务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者何?
中也,诚也。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者何?
中也,明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者何?
情之未发,性之全纯。
中之所以名中者也,肫肫如也,渊渊如也,浩浩如也。
「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者何?
中之一物,于是乎有二名也。
颠沛之际,毫发之多,或不中节焉,亦不足为和也。
有子言和,必有待乎节之非,和之正也。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者何?
是一物不得二名也,楩楠豫章之大本,而不达道则亦恶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者何?
教之行也,明道先生常善乎致之言也,常善乎位之言也。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
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者何?
中之所以为常道也,君子而时中,则无时而不中也;
小人而无忌惮,须臾变改,莫之能中也。
以是知先儒说用中为常道是也,近世说中说庸,非所知也。
王肃本作小人之反中庸也,胡先生、温公、明道先生皆云然也。
问者曰:「庸得非变邪?
所以济中者也」。
曰:是不识中者也。
君子之中随所器而丽焉,不动而变,尚何所假也邪?
子莫执中无权者,是子莫知中非君子之中也。
刘侍读曰:「中庸者,中用也」。
盖亦误也,言中斯用之也,先儒曰用中为常道是也。
刘说前见于皇氏、熊氏也。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者何?
教之不行也,有中庸之君,斯有中庸之民也。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
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
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子曰:道其不行矣夫」者何?
不诚不明则不中也。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
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者何?
舜之所以为舜者中庸也,明诚两尽而道教行也。
○○●「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
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者何?
不明不诚则不中也,择也者依也,斯人自谓之知者,非知之明也,君子不以为知也。
昔夫子言仁知详矣,曾子、子思虑后世或泛然失其旨,乃以仁为诚,知为明,其实一也。
○●「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者何?
回所以为回者,中庸也。
诚明两尽而道教行也。
○「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者何?
惟诚明以之也,诚自成而道自道也,非功名利害外以怵之也。
○○●「子路问强,子曰:南方之强与?
北方之强与?
抑而强与?
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
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
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
中立不倚,强哉矫。
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
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者何?
强疑其非中也,盖惟为能强也者诚也。
曾子论孝曰:「仁者人此者也,义者宜此者也,强者强此者也」。
强既有南北之异,则责子路之所安以勉乎中也。
夫所谓君子者,既和既而诚明之守,安于治乱之世,勤而勉之也。
国有道,君子或易仕而改其度,不变塞也,强也。
○○●「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
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
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君子之道,费而隐」者何?
不诚不明,君子之所不为也。
君子之遁世,亦中庸之依而安焉,又复依乎圣人之中庸,则其隐者,吾道之佹也,非故以意向之也。
郑氏曰:「道不费则仕」。
费者佹也,违也,《缁衣》有曰:「口费而烦」。
费或为哱,或为悖。
●「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
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
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
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者何?
唯明之知,唯诚之行也。
●「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
故君子语大,天下万能载焉;
语小,天下莫能破焉」者何?
中也诚也,语夫天下莫能事之大,则其大者诚也。
语夫天下莫能分之小,则其小者诚也。
盖虽大而中也,其小亦中也,人谁有憾于予哉?
●「诗云:『鸢飞戾天,鱼跃在渊』。
言其上下察也。
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者何?
中也明也。
○○●「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
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
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者何?
忠恕之为中也,均率是性,而为道莫之或远也。
远于人则可须臾离也,以其不远人,而忠恕之名立也
为人父而忠恕,则己与一家去道不远也。
为人君而忠恕,则己与天下国家去道不远也。
忠恕以人治,人犹己,肫肫其中也。
●「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也。
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
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
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
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者何?
中也诚也,教之所以为教也。
●「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
有馀,不敢尽。
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者何?
中也诚也,道之所以为道也。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
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者何?
中也,诚明之徵也。
●「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
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
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者何?
中也诚明之自治也,于是察乎上下,达于天地,无不安也。
曾子曰:「己虽不能,亦不以援人」。
盖援之为援者如此也。
曾子又曰:「孝子之事亲也,居易以俟命,不与险行以徼幸」。
○●「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君子之道,譬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者何?
中也诚也。
●「《诗》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兄弟既翕,和乐且耽。
宜尔室家,乐尔妻孥。
子曰:父母其顺矣乎」者何?
中为天下之大本,于是乎在也。
夫既得于父母,则室家宜之也。
○○●「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
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
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
诗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
微之显,诚之不可掩如此夫」者何?
中也,明诚无不达也。
○○●「子曰:舜其大孝也与?
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者何?
无闻焉尔也,疑简编缪于此也。
●「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
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者何?
天之用中,因物而诚至焉也。
●「《诗》曰:嘉乐君子,宪宪令德。
宜民宜人,受禄于天。
保佑命之,自天申之。
故大德者必受命」者何?
疑当次「必得其寿」之下,简编之缪也,无闻焉尔也。
○○●「子曰:无忧者,其唯文王乎?
王季为父,以武王为子,父作之,子述之」者何?
无闻焉尔也,疑简编缪于此也。
●「武王大王、王季、文王之绪,壹戎衣而有天下,身不失天下之显名,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者何?
无闻焉尔也,疑简编缪于此也。
●「武王末受命,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大王、王季,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礼。
斯礼也,达乎诸侯大夫及士庶人。
父为大夫,子为士,葬以大夫,祭以士;
父为士,子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
期之丧,达乎大夫
三年之丧,达乎天子。
父母之丧,无贵贱一也」者何?
周公之所为周公者,中庸也,诚明两尽而道教行也。
○○●「子曰: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
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春秋修其祖庙,陈其宗器,设其裳衣,荐其时食。
宗庙之礼,所以序昭穆也。
序爵所以辨贵贱也,序事所以辨贤也,旅酬下为上,所以逮贱也,燕毛所以序齿也。
践其位,行其礼,奏其乐,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者何?
武王、周公之所以为武王、周公者,中庸也,诚明两尽而道教行也。
●「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宗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
明乎郊社之礼,禘尝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掌乎」者何?
无闻焉尔也,疑简编脱缪于此也。
尝有见于《仲尼燕居》也,文字又有误者,社无与于上帝也,陆淳尝辨此详也。
○○●「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人道敏政,地道敏树。
夫政也者,蒲卢也,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义者宜也,尊贤为大。
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者何?
中庸之政也,人道之勉乎,政犹地道之勉乎。
树艺稼穑也,中庸之政,感人心而迹自化,蒲卢之比也。
仁义者,诚明之异名也,仁义合礼生焉。
礼也者,广骛驰骋于仁义之中者也。
●「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者何?
郑氏云:脱误重在此也,胡先生亦云然也。
●「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者何?
诚明始于身,本于亲,著于人,极于天也。
「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
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
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所以行之者一也」者何?
一于中也,达道之五行于达德之三,达德之三行于中之一也。
达道者,修道之教也。
○●「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
及其知之一也」者何?
一于中也。
●「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
及其成功一也」者何?
一于中也。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
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
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者何?
达德之渐也,诚之者也。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
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
齐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
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所以劝贤也。
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劝亲亲也。
官盛任使,所以劝大臣也。
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
时使薄歛,所以劝百姓也。
日省月试,既禀称事,所以劝百工也。
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人也。
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者何?
中庸之教也。
问者曰:「如之何尊贤则不惑,敬大臣则不眩」?
曰:谗色货能惑,我而不惑,则尊贤之功也。
有百官之富任使,各尽其材,大臣凛然在上,天下名实不眩,则敬大臣之功也。
不眩犹不惑也。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
凡事豫则,不豫则废。
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者何?
诚也。
诚则事前而豫,不诚则事至而无所图也。
●○○「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
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
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
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
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者何?
道必资乎诚,诚必资乎明也。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者何?
兼天人之道而中庸著也。
舜诚矣,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则诚之也。
颜回诚矣,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者,诚之也。
●「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者何?
之道也,中道而未从容,则贤人也。
●「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
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
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
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
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人一能之,己百之;
人十能之,己千之。
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者何?
之道也。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
诚则明矣,明则诚矣」者何?
诚明各有所致而相为用也。
四时诚矣,较然著见,则自诚而明之性也,犹天命之性也,日月明矣。
其出入有信,则明而诚之教也,犹脩道之教也。
未有诚而不明者也,未有明而不诚者也。
彼偏焉者,非诚明之正也。
武王、周公以孝称,则举其自诚明者也。
舜以知称,则举其自明诚者也。
非有圣贤之差也。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者何?
率性以诚也,人物之性与天地之化育皆吾性之诚也。
天地之性不可见,而见之于化育也。
然此非次第而言之也,犹曰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则能赞天地之化育,而与天地参也。
其所言之若是者何?
视其相因者殷勤之也,非心知其意者,莫之能喻也。
性之粗,非后于人之性而得之者也。
○●「其次致曲,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
唯天下至诚为能化」者何?
无闻焉尔也,胡先生亦所不讲也。
是自诚而明者谓之次焉,何也?
郑氏乃谓自明诚者何也?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
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蓍龟,动乎四体,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
故至诚如神」者何?
无闻焉尔也。
胡先生、温公、姚子张皆疑之也。
明道先生曰:「诚者神也」。
盖从明道先生之说,则何必如之云也?
○●「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者何?
诚与道一体而二名也,其所以率性则一也,皆无待于外者也。
●「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
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者何?
温公曰:凡物自始至终,诚实有之,乃能为物。
若其不诚,则皆无之也。
●「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
成己仁也,成物知也。
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者何?
物者己之物也,己与物非有二也,皆其诚之物也。
成己斯成物也,唯所措而宜也。
圣人之道,所以异乎杨墨者也。
成己知也,乃谓之曰仁也;
成物仁也,乃谓之曰知也。
○●「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徵,徵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
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
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
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者何?
诚明之极,配天地而一之也。
诚斯一也,一斯诚也,此盖当云徵则博厚,博厚则高明高明则悠远,考下文而不诬也。
夫言天地之体,则高明博厚而足矣。
人之体乎天地之高明博厚,则必待悠久以为之中也。
盖非悠久之中,则其高明将隳,博厚将蹶也。
博厚高明,譬诸形体也,悠久譬诸精神也。
曾子曰:「君子尊其所闻则高明矣,行其所闻则广大矣。
高明广大不在于他,在加之至而已矣」。
曾子所谓至者,子思所谓悠久是也。
曰悠远,曰悠久,其实同也。
夫不见不动无为者中也,既章既变既成则亦中也,此不二之道也。
●「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今夫天,斯昭昭之多。
及其无穷也,日月星辰系焉,万物覆焉。
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万物载焉。
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
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鼋鼍蛟龙鱼鳖生焉,货财殖焉。
《诗》云:『维天之命,于穆不已』。
盖曰天之所以为天也,于乎不显。
文王之德之纯,盖曰文王之所以为文也,纯亦不已」者何?
天地圣人之悠久一也,博厚高明之所资以为中者也。
○○●「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
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而后行,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者何?
圣人之高明博厚悠久,一之于中也。
中者至德是也,发育万物,峻极于天,高明也。
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博厚也。
待其人而后行,悠久也。
至道高明博厚也,至德悠久也,至道至德犹达道达德也,明道先生谓此一以贯之也。
●「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者何?
率性修道于是乎极也,思尊德性而必道问学,问学斯德性也。
思致广大而必尽精微,精微斯广大也。
思极高明而必道中庸,中庸斯高明也。
思温故而必知新,知新斯温故也。
思敦厚而必崇礼崇礼斯敦厚也。
德性犹悠久也,广大犹博厚也。
胡先生、二程先生横渠先生说皆同,近世瞽学谓既极高明而反道中庸,末乎中庸也。
分而为二事,莫知诚之一致也。
○●「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
国有道,其言足以兴;
国无道,其默足以容。
《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斯之谓与」者何?
中也,明之所安也。
○●「子曰: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者何?
不明之患也。
○●「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
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
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者何?
思教之行也。
今天下车同轨,贵贱无等也;
书同文,是非杂出也;
行同伦,君子小人并列也。
礼乐之中庸,莫之有作也,胡先生说云尔也。
○●「子曰:吾说夏礼,杞不足徵也。
吾说殷礼,有宋存焉。
吾学周礼,今用之,吾从周
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过矣乎」者何?
思教之行也。
或说或学,或不足徵,或有存,或用之,远近之势然也。
中也,天下万变,有是三重,而寡过为要也。
寡过则中也。
○●「上焉者,虽善无徵,无徵不信,不信民弗从。
下焉者,虽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从」者何?
唯中则有徵而且尊也,上焉者过之也,荡而无徵,下焉者不及也,屑而不尊,虽善而民不信从之也。
●「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徵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缪,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
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
质诸鬼神而无疑,知天也;
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人也」者何?
中而徵也。
●「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远之则有望,近之则不厌。
《诗》曰:『在彼无恶,在此无射。
庶几夙夜,以永终誉』。
君子未有不如此,而蚤有誉于天下者也」者何?
中而尊也。
○○●「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
譬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譬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者何?
仲尼之所以为仲尼者中庸也,诚明两尽而道教行也。
观天地于仲尼则足矣。
○●「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
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
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
齐庄中正,足以有敬也。
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
溥博渊泉,而时出之。
溥博如天,渊泉如渊。
见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说。
是以声名洋溢乎中国,施及蛮貊,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队,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
故曰配天」者何?
圣人明诚之中而道教行也。
时出之,则或溥博如天而中也,或渊泉如渊而亦中也。
○●「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者何?
修道之教于是乎在也。
●「夫焉有所倚?
肫肫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苟不固聪明圣知达天德者,其孰能知之」者何?
中之所以为中如此也,非明诚则莫能致也,其初则叹息之也。
○●「《诗》曰『衣锦尚絅』,恶其文之著也。
故君子之道闇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者何?
中也明,莫知其所以明也。
●「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
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者何?
中也诚明,莫知其所以诚明也。
●「《诗》云:『潜虽伏矣,亦孔之昭』。
故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者何?
中也明也恶,胡先生曰过恶,温公曰憎恶,苟内省不疚,虽谤议沸腾,刑祸交至,亦非其所恶也。
○●「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
《诗》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者何?
中也诚也。
●「故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
《诗》曰『奏假无言,时靡有争』」者何?
中也诚也。
●「是故君子不赏而民劝,不怒而民威于鈇钺。
《诗》曰『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者何?
中也诚也。
●「是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者何?
中也诚也。
○●「《诗》云:『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
子曰:声色之于以化民,末也」者何?
中也明诚也。
「《诗》曰:『德輶如毛,毛犹有伦』,『上天之,无声无臭』,至矣」者何?
中也诚明也。
嵩山晁说之曰:近世学者以中庸为二事,其说是书皆穿窬而贰之,于是本诸先生长者之论作传。
是书本四十七篇,小戴取以记之,犹大戴取诸《夏小正》、《曾子》之类也。
顾惟收拾煨烬之末,简编不伦,文字混淆回舛,惜哉!
《汉艺文志》礼家有《中庸说》二篇,今莫知其为何书也。
朱识者二十二,孔二义。
黄识三十九,胡先生讲。
墨识七十五,景迂
政和五年乙未七月二十二日己丑,直罗县驿中自校毕,其成在此月五日鄜州官舍山堂。
尉迟杯丁未 当代 · 陈永正
 押词韵第十七部
林石
待同寻、那夜经行迹。
谁教素月辞云,临射清辉篁隙。
照伊眉额。
疑是梦、相亲怎消得。
已难禁、秀靥偎依,更怜怀里娇涩。

无端片语伤心,知微忤、鸦云背面欹侧。
百挽难回,千言莫赎,唯有暗窥颜色。
待能耐、多时岑寂。
渐试与、相携倾幽抑。
乍回身、一笑推开,路上须妨人识。
寿昌县太君严氏墓志铭大观四年十月1110年10月 北宋 · 邹浩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四七、《道乡集》卷三七 创作地点:江苏省常州市
夫人严氏,其先成都人,后因宦游,徙贯姑苏
曾祖谏,尚书虞部员外郎
祖颖,职方郎中京东路转运使
孟坚衡州军事判官
母甄氏。
夫人甫笄,归毗陵张公次元,继其室。
公之父天章阁待制温之与其侄太常少卿铸同时以光禄卿老于里第,号为二卿,其族甚盛,然上下内外靡不以夫人为贤。
公自大理寺丞积官至朝请郎,自监楚州粮料历任至提点铸钱,出处进退,事多故矣,初不少贬,以追时好。
山阳徐先生积考公所尚,以谓有志于古之所谓刚者。
夫人休戚同焉,盖三十年,未尝有一毫动公念。
公之姊妹皆丧夫,子幼,公取以归。
夫人待遇之甚厚。
家事禀而后行,择名士以嫁其女。
比夫人不幸,其女号赴,若丧所亲,曰恨无以报德。
判官既没,即迎继母张氏,竭力致养。
张临终曰:「吾死于此无憾」。
提点既葬,携诸孤还里第问学。
有客造门,必询贤否,诚贤即纵从之游,促家人为具,笑语异常日。
喜《长庆集》,几成诵。
爱泉石,不乐世荣
中秋为歌词示子孙,其所称慕,乃陶渊明、白乐天而已。
元丰元祐间,释氏禅家盛东南,士女纷造席下,往往空闺门。
夫人闻之,戒家人曰:「苟尽妇道,即契佛心,安用从彼扰扰邪」?
疾革,命子孙诸妇环坐食芡实,既而曰:「且静,我当去」。
语绝瞑目。
子妇遽起呼问,则已逝矣,大观四年八月十六日也,享年七十二。
初封华阳县君后改封寿昌县太君
子男八人,长基通直郎,前卒。
通仕郎
次如晦、墀、垂、牧、埙、睿,皆举进士
女三人,长适进士方希纯,次适宣德郎吕切问,次适承事郎崔颂
孙男十二人,铎、鉴、錞、锡、銶、铢、锷、镈、钟、钺、锴、锜。
女七人,长适进士谢亮,次适假将仕郎周鉴,次许将仕郎知微,次许进士石公骐,馀尚幼。
曾孙男一人。
其年十月丁酉祔丧于滁州清流县昌城安仁村提点之兆,状其行属铭。
呜呼!
夫人于外孙中眷浩特异,浩顷得罪窜岭表,亲戚朋旧不复顾省,甚者闻姓字而掩耳,过门巷而障面。
夫人独数数到吾家,拊存吾母,倍于平日。
又命诸子遗书问劳不绝,所以勤恤瘴疠窘穷之时,略不以祸福摇夺其意。
疾且革矣,闻浩至前,犹忍呻吟之声,从容慰谕。
呜呼!
无复报德之日矣,敢不勉次遗事而为之铭?
铭曰:
惟柔承刚严济恩,夫功显白子行称。
华阳寿昌袭光荣,䌽衣交焕兰膳馨。
诜诜奕奕嬉曾孙,一方矜叹五福膺。
可山环滁高且清,奄忽从公閟佳城,庆流厥后当弥兴。